8.03.2008

避免提領行李時認錯行李箱的裝置


各位一定都有這種經驗:每次出國旅行,等到要提領行李的時候,就是惡夢的開始。躺在轉盤上的行李箱外表都好像,根本很難辨認哪一個是自己的行李?


現在有一個來自以色列的小發明可以解決你的困擾,預計於今年秋天以15到20塊美金發售的Easy-2-Pick是一個手持裝置,當你的行李箱擺上轉盤,並距你所站的位置的40到50英尺內時,它會發光、發出嗶聲,和震動。這個警報裝置讓你有機會站離人群一點,以避免在你試圖於一堆長相類似的箱子間鎖定你的行李時,被人家用手肘頂到內臟。

該裝置的發明要感謝來自以色列的研發者Yoav Ben-David和他的搭檔,來自特拉維夫市的American Express Travel的Zvi Kanor。它由一個鑰匙圈上的圓形接收器和一個繫在行李箱提把上的信用卡大小傳送器組成。

這個雙人組合也研發出一個比較單純、也比較不貴的小發明——只要4美金的帶狀物,可以繫在行李箱上,當行李箱擺上轉盤時,帶子可以四種不同的顏色閃動LED燈。行李擁有者可以設定閃燈的組合。

1 則留言:

匿名 說...

美國《時代》6月5日撰文發表了關於誰將統治新的互聯網世界的分析文章,以下為其全文。

“享用人類創造的一切吧,不需要去崇拜什麼,因為所有的新潮都將成為過去”。

這是我在一輛報廢汽車的門上看到的一個無名氏留下的塗鴉,那輛報廢車躺在我北加州房子邊上的紅樹林裡。在那個優雅的紅樹林裡,有輛報廢汽車真是有點煞風景,但是那些塗鴉的話竟將一堆垃圾變成了藝術。我回家後,趕緊上網去Google了一下,希望找出是哪位哲人的名言,當然,我一無所獲。 (感謝Google,讓我們生活在一個沒有“我不知道的”時代。所以,當我找不出作者是誰的時候,幾乎有些抓狂了。)

我住的地方離矽谷很近,我的鄰居們大多靠技術謀生,而我則是靠評論技術謀生。但是,我們都崇拜技術帶來的新鮮和迷人的東西。這些天來,我們幾乎都像教士祈禱上帝一樣,祈禱蘋果的下一代iPhone的降臨。如果所有關於iPhone的期望都能實現的話,那iPhone將會成為下一個大“平台”。

平台,對於電腦人士來說,就是一些軟件代碼,是允許第三方應用在上邊運行的那種。在手機市場上,這樣的平台有很多,至少有好幾十個。真正成功的平台是那些影響超越它直接用戶,能有效開闢並控制一個龐大市場的平台。在PC時代,IBM以其昂貴的大型機和操作系統主導了第一代商業平台,企業是它的主要用戶。時光推移,就好像一夜之間,PC新革命發生了,IBM的主導地位被微軟和它的Windows操作系統所替代。現在,馬上又輪到Windows了,Windows漸漸地被以Web為基礎的平台所取代。只是,Web平台不屬於某個人,它屬於每一個人,每個人都可以使用它。 (是的,Web不是別的,就是一層代碼,所有我們訪問的網站就是跑在Web這個平台上的應用。)

當然,每個科技領域中的玩家都希望自己能創建未來的偉大平台。只是現在的情況是有些不同,現在他們中的每個成員都可能勝出。網絡是比PC操作系統平台大得多的競技場。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第一代Web瀏覽器Mosaic瀏覽器的開發者,他說,“想在今天的互聯網領域中決定誰將勝出,就像在食品市場爭論到底是牛肉,雞肉還是龍蝦會勝出一樣。”

儘管如此,還有我這樣的書呆子被矽谷裡最具創新的三家公司所吸引,就像看一場比賽一樣,看他們互相競爭,最後究竟誰能分出勝負。這三家公司都分別代表了信息時代的一個基本階段,他們分別是:蘋果,從個人PC開創時代開始就是偶像;Google,至今為止誕生於Web上最大最賺錢的公司;Facebook,Web平台的暴發戶,社交網站的同名詞。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些公司都是技術標準的承載者,儘管他們的引導哲學有所不同。 Google,主張一個“開放”的Web平台,它意圖推動開放標準的建立和開發者的聯盟;Facebook,擁有7000萬的活躍用戶,提供能牢牢吸引用戶的用戶體驗,所以直到目前為止,Facebook希望將它的用戶牢牢地圈在自己的社區裡;蘋果,可以說是來自舊世界,其優雅的產品將用戶和紛繁的信息世界隔開,然而,蘋果的用戶體驗趨向於高度控制性,從蘋果的硬件到蘋果的軟件,以及介於硬件和軟件之間的蘋果的服務,比如像iTune那樣的音樂商店。

這些平台競爭中的勝利者們,都在Web平台上大賺其錢,他們出售設備給用戶,出售廣告給廣告商,還有出售諸如音樂、電影這樣的服務給用戶。在這裡,誰賺的錢更多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互聯網的未來,也就是說我們如何獲得信息,如何和別人交流還有更重要的是誰控制著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