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1.2008

電影扎堆兒擠爆好萊塢

當梅格.瑞安(Meg Ryan)和安東尼奧.班德拉斯( Antonio Banderas)同意出演獨立製作的動作喜劇片《媽媽的新男友》(My Mom's New Boyfriend)時﹐該片的投資人本以為勝券在握──一部成本不高的電影加上擁有號召力的明星在票房上必將乘風破浪。

該片的製片人表示﹐這部投資1,700萬美元的影片在美國今年春季的試映中反響良好﹐在西班牙、以色列和俄羅斯市場也取得了佳績。不過該片的美國發行商索尼公司(Sony Corp.)旗下的Sony Pictures卻悄悄地在6月17日直接發行了這部電影的DVD。該片編劇兼導演喬治•加洛(George Gallo)說﹐“我相信﹐如果是在三年前﹐這部電影僅僅憑借片中的幾位演員也足以登上大熒幕了。”

如今﹐許多像《媽媽的新男友》這樣的影片卻在影院里找不到立足之地。原因是﹐好萊塢充斥著過去幾年涌入的價值約130億至180億美元的電影投資﹐銀行家和製片人透露說﹐這大大增加了影片的製作數量。這些涌入的資金既用來扶持影壇新人、也被經驗豐富的投資人和製片人用來製作電影。

這股潮流將電影發行變成了一個群雄逐鹿的市場──有太多的電影在爭奪著每週末影院里極為有限的放映場次。美國電影協會(Motion Picture Association of America)的數據顯示﹐去年有600余部長片──大多數屬於並非出自大型影業公司的獨立電影──在美國院線上映﹐超過了2002年的466部。這相當於平均每週末多出了2.6部電影爭奪公眾的眼球。

而且﹐這些數字僅僅包括那些最終走上大熒幕的電影。許多擁有知名演員或導演的電影﹐比如這部《媽媽的新男友》﹐都沒能進入院線。今年共有3,600余部故事片報名參加聖丹斯電影節(Sundance Film Festival)﹐儘管其中許多影片屬於根本沒有機會進行商業發行的小型數字電影﹐但這還是高出了5年前約2,000部故事片的報名數字。

活躍的電影市場意味著影迷有了更多的選擇﹐也意味著這個舉步維艱的行業面臨著更多的麻煩。票房跟蹤機構Media by Numbers表示﹐2007年﹐美國的國內票房收入總計為96.8億美元﹐高於2006年的93億美元。由於電影票價上漲﹐自2005年起票房收入持續增長﹐不過影院的上座率從去年開始出現了下降。而在今年﹐上座率比去年同期又下降了4.74%。Media by Numbers預計﹐2008年的票房收入將受上座率降低的拖累徘徊在96億美元左右。

眼下﹐信貸緊縮正在擠壓著電影產業的外部融資空間。不過﹐好萊塢高層人士擔心﹐最近幾年電影多產帶來的供應過剩問題在未來幾年內還將繼續存在。還有人說﹐超量供應帶來的最嚴重後果還需要大約一年的時間才會浮出水面。

好萊塢最大的經紀公司之一ICM國際和獨立電影部門的負責人哈爾•薩多夫(Hal Sadoff)說﹐“我們正處在下坡路的起點。我們看到許多金融機構、私人股權投資公司和對沖基金都離開了這個行業。不過﹐他們啟動的那些電影仍處在製作階段﹐還要等上半年到一年的時間市場秩序才能再次恢復。”

埃米爾•瑪林(Amir Malin)曾經購買、推廣併發行了熱門的獨立電影《女巫布萊爾》(The Blair Witch Project)﹐他現在經營著媒體投資公司Qualia Capital。他說﹐獨立電影市場在好轉前將出現惡化﹐“最糟糕的時刻還沒有到來。”

電影行業的動蕩局面在今年4月就已經顯而易見了﹐當時的上映時間表上充斥著許多由大明星出演、希望在夏季大片登陸前搶灘的電影。由喬治•克魯尼(George Clooney)主演、耗資6,000萬美元的橄欖球喜劇《傻瓜》(Leatherheads)在美國國內僅取得了3,100萬美元的票房成勣﹐其海外票房約為900萬美元。《傻瓜》由環球影業(Universal Pictures)和Relativity Media共同投資。阿爾•帕西諾(Al Pacino)主演的驚悚片《88分鐘》(88 Minutes)在美國僅有約1,700萬美元入賬。該片由Millennium Pictures投資2,600萬美元製作、由Sony Pictures發行。

此外﹐還有聚焦不健全家庭的喜劇片《聰明人》(Smart People)。彙集了薩拉•杰西卡•帕克(Sarah Jessica Parker)、丹尼斯•奎德( Dennis Quaid)和埃倫•佩奇(Ellen Page)等諸多明星的《聰明人》似乎前景一片大好﹐尤其是該片成本僅為800萬美元。該片的投資者們﹐包括比爾•布洛克(Bill Block)──布洛克經營著一家名為QED International的投資機構──預計該片能夠取得約2,000萬美元的票房收入。“這部電影陣容強大﹐劇本人人喜愛﹐因此我們想‘為什麼不呢﹖’”布洛克說。不過﹐《聰明人》的票房還不及預期的一半﹐在美國國內院線僅拿下了950萬美元。“我想眼下的市場確實很艱難──對於高層次的成人電影市場來說尤為如此﹐”布洛克補充說。

這場競爭對小製作電影市場顯得尤為殘酷。深受奧斯卡(Oscar)獎青睞的獨立電影──也就是那些不是由大型影業公司製作的影片──曾被視為電影行業里最具吸引力的領域﹐因為儘管投資相對很少﹐但這些電影卻能獲得可觀的利潤。這種想法促使好萊塢各大電影公司紛紛創立了意在開拓這一領域的分支機構。

然而﹐獨立電影的熱潮卻推高了營銷成本﹐原因在於每部電影為了取得競爭優勢都投入了更多的資金。去年﹐一線明星並沒能讓《決戰以拉谷》(In the Valley of Elah)和《往事如煙》( Things We Lost in the Fire)這樣的影片躲過美國國內票房慘敗的命運。今年﹐將有更多的影片展開爭奪﹕包括由安吉麗娜•茱麗(Angelina Jolie)主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Clint Eastwood)導演的《調包嬰兒》(Changeling)﹔科恩(Coen)兄弟執導、布拉德•皮特(Brad Pitt)、喬治•克魯尼和約翰•馬爾科維奇(John Malkovich)主演的《閱後即焚》(Burn After Reading)﹔以及加斯•范•桑特(Gus Van Sant)執導、講述舊金山同性戀政客哈維•米爾克(Harvey Milk)故事的《米爾克》(Milk)。

為了避免正面衝突﹐影業公司正在迅速縮減發行的影片數量﹐尤其是那些小製作的特色影片。時代華納公司(Time Warner Inc.)旗下的華納兄弟(Warner Bros.)今年春季關閉了兩家藝術電影製片公司Picturehouse和Warner Independent Pictures。今年6月﹐維亞康姆(Viacom Inc.)旗下的派拉蒙影業(Paramount Pictures)基本上將旗下特色電影部門Paramount Vantage的大部分員工吸收進了派拉蒙﹐並裁減了約50名僱員。新聞集團(News Corp.)旗下的Fox Searchlight曾製作了《朱諾》(Juno)和《陽光小美女》(Little Miss Sunshine)這樣的熱門獨立影片﹐而今年迄今為止﹐該公司只將六部電影列入了發行計劃。(新聞集團還擁有《華爾街日報》的出版商道瓊斯公司(Dow Jones & Co.)。)

當然﹐獨立電影並沒有離開人們的視野。不過﹐有些影業公司得出結論說﹐製作費用最高昂的電影──比如《鋼鐵人》(Iron Man)和《蝙蝠俠﹕黑暗騎士》(The Dark Knight)這樣每部成本通常遠遠超過1.5億美元的大片﹐其中還不包括用於營銷的數百萬美元──可能比藝術片公司出品的影片風險更小。舉例來說﹐獨立影片《堅強的心》(A Mighty Heart) 去年令其投資公司維亞康姆旗下的Paramount Vantage損失了1,500萬美元。

從獨立電影市場抽身而退的不僅僅是影業公司﹐還有許多擁有資金籌措渠道的獨立製片人。製片人悉尼•金梅爾(Sidney Kimmel)今年宣佈﹐他的製片公司Sidney Kimmel Entertainment將把每年發行的影片數量從五部減少到兩部。金梅爾最近遭受了沉重打擊﹕他新近製作的由菲利普•西摩•霍夫曼(Philip Seymour Hoffman)主演的《紐約提喻》(Synecdoche, New York)沒能在今年春季的戛納電影節(Cannes Film Festival)上找到發行商。7月下旬﹐Sony Pictures Classics購買了該片﹐只將收入的一部分給予投資人。即便如此﹐該片投資者仍可能難以收回該片約2,000萬美元的投資。不過﹐Kimmel Entertainment的管理人士稱﹐他們通過出售國際版權已經收回了大部分成本。

電影投資機構還在著手推動更大的項目。Grosvenor Park在過去20年投資了400多部電影和電視節目。該公司董事長唐納德•斯塔爾(Donald Starr)說﹐他沒有為《藍色粉末》(Powder Blue)的海外銷售投資。去年九月完成拍攝的《藍色粉末》是一部成本不足1,000萬美元的小製作﹐由新星杰西卡.貝爾(Jessica Biel)主演﹐該片已經開始在美國尋找發行商。斯塔爾預計﹐ 29歲的羅斯•迪納斯坦(Ross Dinerstein)有可能因為這部電影損失約700萬美元。他是該片的製片人、也是《藍色粉末》的主要出資人之一。

斯塔爾說﹐“這類影片創造的票房難以抵消成本。在其它商業領域﹐如果不能收回成本﹐那麼你就停止生產了。不過在電影行業﹐由於某些原因﹐我們仍在製作著更多的此類電影。”但迪納斯坦表示﹐這部電影不會讓他賠錢。他說﹐“我們最初的目標是收支平衡﹐接下來就是額外的收穫了”

主要的電影發行商在購買獨立投資電影的發行權時要謹慎得多﹐結果在1月的聖丹斯電影節和5月的戛納電影節這樣的大型電影界聚會上﹐這一局面令電影交易進展緩慢。今年的戛納電影節上買家很少﹐發行商對由史蒂文•索德伯格(Steven Soderbergh)導演、本尼西奧•德爾•托羅(Benicio Del Toro)主演的《切•格瓦拉》(Che)這樣的影片避而遠之。

在聖丹斯電影節﹐備受期待的影片也只吸引來很少的買家。經驗豐富的娛樂業律師約翰•斯洛斯(John Sloss)今年為聖丹斯電影節帶來了19部影片。他表示﹐直到電影節結束﹐他只賣出了五部電影。

獨立電影市場不景氣的另一個因素就是營銷成本的增加。十年前﹐獨立電影的推介活動主要依靠免費宣傳和人們的口口相傳。而擁擠的市場正在促使發行商投入重金用來宣傳影片。美國電影協會的數據顯示﹐大型影業公司旗下的獨立電影機構在營銷上的花費從2006年的1,780萬美元飆升到了2007年的2,570萬美元﹐增幅達44%。從2002年開始﹐這類電影的營銷投入增長了一倍﹐從而加劇了影片在市場上的爭奪。

日益上漲的成本正在成為某些小製作電影進入觀眾視線的絆腳石。阿維•勒納(Avi Lerner)表示﹐最近幾年﹐更高的成本為他的電影製造了難以逾越的障礙。勒納是《媽媽的新男友》的製片人﹐他還製作過許多登上大熒幕或者直接送往DVD市場的電影。他說﹐“顯而易見﹐主要問題在於大型影業公司擁有投入營銷的大筆資金﹐在這一點上無人能夠匹敵。即便你為營銷花費了1,000萬到1,500萬美元──這在過去已經足夠了──在如今的市場上﹐這和影業公司為大片投入的7,000萬美元以上的資金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許多大型影業公司旗下的特色公司拒絕發行悉尼•呂美特(Sidney Lumet)導演的電影《在魔鬼知道你死前》(Before the Devil Knows You're Dead)。因此﹐製片人決定通過THINKFilm發行該片。這是一家最近幾個月在財務上遇到困難的小型發行公司。去年秋天﹐THINKFilm通過“平臺發行” ──首先在兩家影院上映﹐逐步擴大到約320家影院──將影片投放市場。當該片的股權投資者之一退出時﹐製片人邁克爾•塞倫齊(Michael Cerenzie)和布賴恩•林斯(Brian Linse)承受了尋找投資的巨大壓力﹔林斯一度以Hollywood Hills的股票作抵押借入了18萬美元。最終﹐THINKFilm 母公司旗下的Capitol Films投資了這部成本為1,800萬美元的電影。

林斯說﹐“為這部電影尋找投資非常艱難。這讓人難以想象﹐因為我們擁有伊桑•霍克(Ethan Hawke)和菲利普•西摩•霍夫曼這樣的演員﹐不過事實的確如此。”該片主演還包括瑪麗莎•托梅(Marisa Tomei)。

這部電影僅取得了剛剛突破700萬美元的國內票房。部分原因在於THINKFilm只花了不到100萬美元為影片造勢﹐因此儘管獲得了評論界極高的評價﹐該片還是被在奧斯卡季上映的眾多影片掩蓋住了光芒。

不過﹐電影節的寵兒遭到市場冷遇正在成為越來越普遍的現象。成長紀事喜劇《第二滴血》(Son of Rambow)講述了兩個夢想拍電影的英格蘭男孩的故事。作為2007年聖丹斯電影節上的熱門影片﹐有報導說該片的發行權賣出了750萬美元左右的高價──這也是當年聖丹斯電影節上最大的一筆購買交易之一。

2008年5月﹐Vantage在評論界的一片叫好聲中發行了該片。不過《第二滴血》卻敗下陣來﹐只取得了178萬美元的票房。該片通過“平臺發行”於5月初在影院露面﹐上映當天正逢派拉蒙的《鋼鐵人》公映的第一天。儘管《第二滴血》在5月份逐步擴大了放映範圍﹐但沒能突出重圍﹐躲過從《奪寶奇兵4》(Indiana Jones and the Kingdom of the Crystal Skull)到《慾望都市》(Sex and the City)等一系列大片的狂轟亂炸。

電影業資深的管理人士、與該片沒有任何關係的馬克.吉爾(Mark Gill)說﹐“《第二滴血》代表了那些在五年前能夠取得成功﹐而在當下的電影市場卻一敗涂地的電影。”他還說﹐“《第二滴血》得到了評論界的好評﹐觀眾喜歡它﹐營銷也很到位。這部片子樣樣都好﹐結果卻沒能取得票房上的成功﹐原因是眼下電影扎堆兒出爐﹐沒有哪部片子能在這種環境下破繭而出。”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