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7.2008

".中國"域名升級:全中文上網將夢想成真

7月16日,中國互聯網路資訊中心(CNNIC)在京啟動“由中國走向世界——中國域名全球升級行動”:“.中國”將於2009年正式進入全球互聯網。 據該中心副主任李曉東介紹,升級行動主要內容為:至“.中國”域名寫入全球根域名系統之日,所有“中文.cn”域名的註冊用戶,將自動獲得對應的“中文.中國”域名,無需另行申請註冊;在“.中國”域名寫入全球根域名系統後,所有自動獲得的“中文.中國”域名,將全部同步升級至“中國域名”全球根域名系統註冊庫,從而可被全球互聯網用戶直接訪問。
  比如,從2009年開始,您只要在地址欄裏輸入“北京大學.中國”,就可以像現在輸入 “pku.edu.cn”一樣,直接訪問北京大學網站了。這無疑是互聯網歷史上的又一重大事件。
  攻克互聯網的最後“堡壘”
  “從10多年前中國發出第一封e-mail開始,互聯網上就只剩下域名這一個堡壘了。”李曉東告訴記者。
  “域名是什麼?”李曉東自問自答道,比如上新浪網,域名對應的就是新浪網的IP地址。因IP地址是Internet主機作為路由尋址用的數字型標識,人不容易記憶,因而產生了域名這種字符型標識。“而在互聯網成立之初,所謂的域名是不存在的。”李曉東告訴記者。
  1997年6月3日,中國科學院組建了中國互聯網路資訊中心(CNNIC),中國正式擁有了專門行使國家互聯網路資訊中心職責的機構。但那時,互聯網在很多人眼裏仍高高在上,網民只有區區的62萬,大部分人是撥號上網。
  那時,英文不好的人上網意義並不大,因為當時沒什麼中文網站。而這樣的不便,對世界上的非英語國家也是同樣的。對此,負責在ICANN(注:互聯網名字與編號分配機構。)中推進國際化域名工作的中國專家代表張健表示,對於非英語國家,各國網民在上網時因為語言使用的不便,給互聯網的更廣泛應用帶來了明顯的制約,這讓各國的網民都在期待新的國際化域名 (簡稱IDN,也稱多語種域名),“例如含有日文的為日文域名,含有中文的為中文域名”。
  2008年6月27日,ICANN巴黎年會上通過一項重要決議,“.中國”作為首批新設的非拉丁語系字符頂級域名之一,將於2009年正式寫入全球根域名系統。這意味著,除了傳統的.cn、.com、.net等英文域名尾碼之外,國際互聯網上將首次出現“.中國”這樣的非英文域名尾碼。2009年,中國域名將正式融入國際互聯網,作為中華文化在網路上的國家象徵登上歷史舞臺。
  “毫無疑問,使用中文域名將極大地方便13億中國人口中的2.1億網民上網,這對於推動我國資訊化建設,彌合數字鴻溝將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李曉東指出。
  “中文.cn”域名同步升級
  資訊產業部公告明確指出,中國域名是在互聯網上標識中國的中文域名,而.cn域名是在互聯網上標識中國的英文域名。
  早在1990年11月28日,我國就註冊了國家頂級域名.cn,但當時我國還沒有接入互聯網,因此暫由德國卡爾斯魯厄大學運行.cn域名伺服器。直到1994年5月24日,第一台中國國家域名.cn根伺服器才落戶中國。當時的.cn域名也只有幾個。2000年,CNNIC推出“.cn”、“.中國”、“.公司”、“.網路”為尾碼的中文域名服務,走出了從根本上漢化互聯網的關鍵一步。到2006年,.cn域名突破180萬。
  “但‘.中國’域名的訪問曾經需要客戶端支援。不過,在‘.中國’寫入全球根域名系統之後,即可實現瀏覽器直接訪問,令訪問更加便捷。”李曉東說。
  期間,CNNIC在網易進行的調查顯示,在2萬多受訪網民中,79.4%的網民會註冊中國域名。新浪網調查顯示,61.22%的網民認為中國域名“將便於對網址的記憶和搜尋,很快能推廣”;55.1% 的網民認為中國域名“將加速擴大中國在國際互聯網舞臺上的影響力和話語權,對擴大民族品牌影響力有間接的作用。”.cn域名升級.中國是否會引發新一輪搶注潮,以及給原有的.cn用戶帶來哪些損害,都成為網友們關注的焦點。
據悉,一個新域名尾碼公開註冊之後必然帶來註冊劇增的問題。歐盟委員會統計表明,歐盟的頂級代碼“.eu”在向歐盟居民開放註冊後,100分鐘內註冊人數高達30萬。
  對此,中國互聯網路資訊中心副主任劉志江表示,此次CNNIC的升級行動,所有“中文.cn”的註冊用戶會自動獲得對應的“中文.中國”域名,“這在世界範圍內尚屬首次”。而CNNIC稱此舉是為了避免“中國域名”寫入全球根域名系統後有可能形成的搶注高潮,保持現有註冊用戶的升級權利,防止搶注給大家帶來不必要的損失。
  與會的中國萬網副總裁周錨也表示,此舉可很好地保護現有“中文.cn”註冊用戶的品牌權益,避免未來不必要的品牌糾紛。
  “利好”中國企業
  “以各國用戶自己使用的語言接觸互聯網,將具有容易記憶,容易使用,消除域名意譯或音譯書寫引起的混亂狀況,拓展和保護各個實體的網上品牌形象,確保各民族品牌和各民族語言一致性的作用。”李曉東告訴記者。
  之前,我國國家域名與國外域名之間的爭奪一直存在。在我國互聯網發展初期,應用的.com域名,在網民心中具有先入為主的優勢,為國家.cn域名的推廣帶來了一定的阻力。但基於對國家互聯網戰略資源部署的長遠考慮,CNNIC對國家.cn域名的推廣沒有一刻停歇。 目前,很多的企業和商家都將原來註冊的.com域名進行了修改轉而註冊使用了.cn域名,企業團體等對.cn域名的認同感日益增強。
  相關調查還顯示,與英文域名相比,超過90%的公眾更願意使用母語接入互聯網,認為使用中文訪問網站更加便捷。超過7成網民表示母語中文更能承載我國企業的品牌。
  在與會的業內人士看來,中國域名將帶給企業新的發展機遇。對於國內企業而言,中國域名將成為他們在互聯網上最好的品牌載體,有助於其提高品牌影響力,並有機會改變以往心儀的域名被美國企業搶注的情況。對於跨國企業而言,中國域名將有利於其本土化戰略和網路行銷。比如微軟的英文名是“Microsoft”,但並不是所有網民都能準確地拼寫出來。使用中國域名後,中國網民就能更輕鬆地找到企業的網站。
  據悉,目前所有的主流瀏覽器都已支援“中文.cn”域名的直接解析,待“.中國”寫入全球根域名系統後,中文國家代碼頂級域名“.中國”也同樣可在瀏覽器中直接輸入訪問網站,這意味著,網民只要直接在瀏覽器地址欄中輸入諸如“長虹.中國”或“一汽.中國”等,就可到達對應企業網站了。
  同樣,各大瀏覽器還實現了瀏覽器中的英文字符“.”與中文句號“。”等效解析。這意味著,待“.中國”正式寫入全球根域名系統後,網民無需切換輸入法,直接輸入中國域名“聯想。中國”就可以訪問聯想網站。
  張健表示:“‘中國域名’由於可以使用全中文來作為企業的網站名稱,不僅符合中國人的語言習慣,還可滿足全球華人弘揚品牌和快捷獲取資訊的需求,幫助企業更好地參與互聯網競爭。”
  目前,國家已經出臺和完善了《中國互聯網路域名管理辦法》等規範域名註冊的法規,政府機構名稱、地理名稱等詞彙是依法受到特殊保護的,對於商業品牌,中國互聯網路資訊中心也將對一些知名的企業及單位做一定的保護。
  “但是我們無法做到對所有人保護,還需要個人、企業能夠發揮自己的能動性來主動地保護這些品牌,把這個名字註冊下來。”李曉東說。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