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7.2008

專家稱雲計算將加大暴露用戶隱私的風險

8月10消息,一位美國軍事電腦科學教授警告稱,由於人們信賴互聯網的資訊,軟體向雲計算發展的趨勢將加大隱私的風險。
美國軍事學院教授Greg Conti在拉斯維加斯舉行的年度DefCon駭客會議上說,網站一般都捕捉能夠暴露用戶生活狀況的數據。隨著互聯網向雲計算發展的趨勢日益增長,軟體將由電腦以外託管的應用應用程式提供,而不是由安裝在用戶電腦中的應用程式提供,這種危險正在增強。
一個普通的例子是谷歌和雅虎提供的基於網路的電子郵件服務。雲計算領域正在向包括文件、財務、表單、照片編輯等許多軟體擴張。
Conti說,隨著雲計算的出現,重要的是我們都要考慮到隱私的威脅。軟體工具在其他人那裏,數據存儲在其他地方。一般來說,這樣做都不是一個好主意。
互聯網用戶在使用線上搜索和地圖軟體的時候已經提供了大量的自己的資訊。泄漏隱私的主要例子是社交網路網站。人們在那裏發佈只能由有選擇的朋友觀看的個人視頻、圖片和思想。
可能暴露人們狀況的資訊存儲在社交網路網站維護的電腦中。如果有人在互聯網上搜索自己的名字,那麼,描繪一個到他們家的路線,他們是誰和他們住在哪等資訊的記錄肯定將存儲在提供這些服務的公司的數據庫中。
Conti指出,採用雲計算,使用外部應用程式創建的大量的文件、表單或者其他文件可能存儲在提供這些服務的公司那裏。當資訊存在於公共領域時,就完蛋了。在你的電腦中的數據也能會受到法律的保護。但是,在其他人電腦中的數據就得不到足夠的保護。

1 則留言:

匿名 說...

雲計算商標之爭:戴爾欲以標準化佔據雲端

日前,有報道稱戴爾在美國申請雲計算(Cloud Computing)商標已經進入核準 (Notice of Allowance)階段,儘管最終戴爾的申請能否獲得批准而成為正式的商標還未最終確定,但筆者看到此新聞的時候,仍然感覺比較意外。就目前炙手可熱的雲計算來說,Google、Amazon、IBM、惠普等似乎更有理由首先申請將雲計算註冊為自己的商標,因為就雲計算概念的炒作和實施來看,顯然這些廠商走在了戴爾的前面。那麼為何戴爾要先人一步註冊雲計算的商標呢?戴爾註冊雲計算商標對於戴爾意味著什麼?


提到戴爾,業內和用戶首先想到的戴爾是一家標準化的硬體(包括伺服器、存儲、PC等)廠商。所謂標準化,就是戴爾的硬體產品基本上是基於業內已經成為標準的技術、組件等而構成的。也正是由於戴爾的技術和產品是標準化的,才使得戴爾的直銷模式得以價值的最大化,反映到市場和用戶就是戴爾的產品具有業內極高的性價比,而戴爾也從中得到了比別的廠商更高的利潤(例如在競爭激烈的PC市場,戴爾至今仍保持著比其他廠商要高的利潤)。當雲計算逐漸興起的今天,戴爾的競爭對手IBM、惠普、EMC等紛紛推出雲計算的相關產品和解決方案之時,戴爾在感受到壓力的同時,仍然堅定地認為,即使是未來的雲計算的應用模式再千變萬化,無論是作為雲計算提供者的Google、Yahoo和Amazon等(主要是Web2.0互聯網公司),還是雲計算的使用者—用戶(企業級用戶或是個人用戶)都不可能離開硬體(伺服器、存儲、PC等)這個平臺。只不過在雲計算的時代,硬體平臺的要求比以前更高了,例如雲計算的提供者需要的是更大規模的由伺服器、存儲等硬體構成的大規模數據中心,構成的數據中心不但要節能、環保、綠色等,還要應用虛擬化、自動化等與軟體和服務相結合的整體解決方案。但與IBM、惠普和EMC等競爭對手相比,在整體解決方案的能力上,戴爾偏“軟”是不爭的事實。


例如戴爾最直接的競爭對手惠普惠普日前發佈了一項新的雲端計算計劃,目的並不僅僅為了銷售硬體,而是幫助客戶自建迷你雲端數據中心,讓建設這種數據中心的產品和服務更完整。由於惠普去年通過收購獲得的數據中心節能及散熱專業企業、現在已經擁有超過3000萬英尺數據中心的設計經驗,未來將在為客戶設計高效率數據中心方面扮演重要角色。這是一種比過去更全面的分析方法。在過去,通常是惠普提供硬體,而其他廠商設計和建設數據中心,而現在惠普已經可以幫助用戶設計系統,解決供電、冷卻和應用程式的問題。


也正是基於此,戴爾也一改之前單純推硬體的做法,從戴爾新品發佈、博客的宣傳,尤其是在今年3月成立數據中心解決方案部門(主要用於設計和定制數據中心,幫助客戶管理基礎設施和硬體,同時打造一個問題服務網路,解決功耗、製冷和虛擬化部署等方面的問題)等多種表現看,戴爾希望能夠改變業內對於其僅僅是硬體提供商的角色,這樣做無非是在雲計算的時代,改變自己的形象,提升自己的競爭力,而最終目的還是希望延續其在硬體領域的優勢。


由此,筆者認為,戴爾先人一步註冊雲計算商標的做法很是聰明。一來雲計算目前尚無統一的定義,提供的應用服務模式又是五花八門。例如Google的雲計算提供的是以應用託管,企業搜索及其他更多形式;Amazon亞馬遜的雲名為Amazon Web Services(亞馬遜網路服務),迄今為止它主要由4塊核心服務組成:Simple Storage Service(簡單的存儲服務,S3);Elastic Compute Cloud(彈性計算雲,EC2);Simple Queuing Service(簡單排列服務)以及目前尚處在測試階段的SimpleDB。其次就是即使應用服務模式在千變萬化,也離不開硬體平臺,這就是戴爾雲計算的機會和優勢。對此,戴爾副總裁兼數據中心解決方案部門總經理弗瑞斯特·諾羅德(Forrest Norrod)曾表示,戴爾公司希望通過打造數據中心,滿足企業對於大規模計算環境的需求。戴爾在這裡談論的是那些每季度需要增加1000或10000台伺服器的公司,也就是主要關注那些以IT業務為主,或者將IT作為自身業務主要推動力的公司。這些公司一直在尋找每月部署1000台伺服器的方式,以及管理這些伺服器和保持總所有成本的方式。


最後,在戴爾申請雲計算商標的文件中稱,雲計算是在數據中心和巨型規模的計算環境中,為他人提供電腦硬體定制製造的觀點也從側面佐證了筆者的觀點和戴爾的雲計算戰略。即戴爾仍期望運用標準化的硬體產品佔據雲端。它包括雲計算的提供者所需的硬體(伺服器、存儲等)和使用者(伺服器、存儲、臺式PC、筆記本等)。既然在雲計算時代,硬體仍是戴爾的核心戰略,那麼貼上雲計算的商標也算是個雲計算標準化的象徵吧,這樣既可以揚長避短,又可能讓自己成為雲計算設備的標準硬體提供商,戴爾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