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2.2008

中國奧運獎牌的超高“含金量”

奧運會體操項目中晦澀難懂的“平分打破”規則使得中國的何可欣獲得了高低槓比賽的金牌,而美國的娜斯佳﹒柳金(Nastia Liukin)卻以同樣的分數獲得了銀牌,這無可厚非。倒是與目前奧運獎牌榜上的排名不謀而合:美國在獎牌總數上略勝中國一籌,而中國卻在金牌數上遠遠超過了美國。

蹦床冠軍陸春龍

截至周二比賽結束時,中國已獲得43塊金牌,獎牌總數76塊,金牌比例高達57%。當然從理論上講,因為每個項目都設有金、銀、銅牌,所以一個國家的金牌應該佔獎牌總數的33%。美國符合這一規律──它獲得的79塊獎牌中有26塊金牌。

中國獎牌“含金量”高這一現象有多麼不同尋常?答案是:很不尋常。

根據我分析databaseOlympics上歷屆夏季奧運會獎牌榜得到的結果,在佔據了金牌榜榜首的國家中,中國獎牌中57%的“含金量”是史無前例的。歷史上只有三屆奧運會上金牌霸主的“含金量”超過50%:1912年的美國,1952年和1972年的蘇聯。任何一個獎牌超過兩塊的國家至少都有一枚是銀牌或銅牌(而只獲得兩塊金牌的國家中有些則是“純金戶”,這種情況歷史上共有10次,最近的是2000年的巴哈馬和斯洛文尼亞)。2004年,挪威是獎牌數超過兩塊的國家中獎牌“含金量”最高的:6塊獎牌中有5塊都是金牌。只有兩個金牌數超過10塊的國家獎牌“含金量”超過了今年的中國:1936年的匈牙利(16塊獎牌,其中10塊是金牌)和1992年的西班牙(22塊獎牌,其中13塊是金牌)。

中國是今年奧運會的東道主,1992年西班牙也是東道主。不過總體來說,東道主的主場優勢似乎對獎牌“含金量”並沒有顯著的影響。東道主的獎牌“含金量”平均為35%。與中國今年的表現形成天壤之別的是1976年奧運會的東道主加拿大,當時該國贏得的11塊獎牌中沒有一塊金牌。(那次的“零金牌”還不是最令人吃驚的,1952年的芬蘭奧運會上,德國獲得了24塊獎牌,沒有一塊是金牌。)

中國的“奧運淘金熱”與中國以及世界上大部分國家偏愛的奧運霸主衡量標準相一致:金牌的數量。美國可以稱在奧運會上得了第一名,因為它的獎牌總數第一。如果形勢繼續這樣發展下去的話,那麼將會出現有史以來第四次奧運獎牌榜和金牌榜第一不一致的情況。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前三次都是美國金牌數第一,然而它卻在自己偏愛的獎牌榜上未獲頭名(1896年、1912年和1964年)。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