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5.2008

Olympus 和 Panasonic 發表 Micro Four Thirds 規格


先從事實的部份開始。Micro Four Thirds 規格,簡單來說,就是將反光鏡、五棱鏡等機構全部拿掉之後的 DSLR -- 從 鏡頭進來的光,就直接到達感光器。因為沒有反光鏡、五棱鏡等構造,機身可以做到比原來薄很多,但同時也失去了鏡頭入光的光學觀景窗,以後不是用類似 Live View 的技術,就是要用像 Rangefinder 那樣的平行觀景窗了。規格上 Micro Four Thirds 的接鏡環比 Four Thirds 小 6mm,因此不直接相通,但現有的 Four Thirds 鏡頭的擁有者可以利用轉接環轉接,反之則不亦然。在想法上這是個突破 -- 可以把 Micro Four Thirds 想像成可以換鏡頭的隨身機 -- 但小薑卻總覺得它卡在一個不上不下的位置。一方面真正用 DSLR 的人不會在意用多一點的重量體積換來一個好的觀景窗,更不要說是專業一點的非全幅不可;二方面用隨身機的人似乎比較不會在意換鏡頭與否的能力(反正現在變焦愈來愈廣了)。或許已經有一台不錯的 Olympus / Panasonic DSLR,同時又在尋找一台 LX3、G9、GX200 那種領域的相機的人,會有這樣的須求吧?這一步到底是對是錯?Olympus 賭真大啊...

沒有留言: